很長時期,供熱用熱源都為低壓蒸汽或熱水鍋爐,其給水僅需要軟化與除氧,個別情況下需要除堿。軟化絕大多數(shù)采用離子交換,個別小鍋爐甚至還采用爐內加藥。近年來以小型熱電廠為熱源的供熱系統(tǒng)日益增多,小型熱電廠多采用中壓或次高壓鍋爐,其給水需要脫鹽。傳統(tǒng)的脫鹽方式是用陰陽離子交換,近幾年才逐漸采用反滲透膜分離技術。這種水處理方法相對而言,對供熱單位的技術人員較生疏。
反滲透技術簡稱RO,其反滲透設備系統(tǒng)是以反滲透膜為主體。為使原水(水源來水或稱生水)水質能達到反滲透膜進水的要求,在水進人反滲透裝置前要經(jīng)過一系列的設備進行預處理或稱前處理。為使反滲透裝置的出水水質達到鍋爐的要求,在水通過反滲透裝置系統(tǒng)處理后常需再通過一些設備的處理,這些設備系統(tǒng)稱為精處理或稱后處理。反滲透裝置的故障,主要與預處理是否得當有關。最終出水水質是否達標則與預處理、反滲透及精處理都有關。